Monday, January 25, 2010

有关小灵通的一些事

主要是从蔺玉红的《小灵通传奇》看的:

1. 当初薛村禾与吴鹰都在贝尔实验室上班,由薛村禾出主意,两人成立了一个外包公司,名字叫Starcom,专门找人给贝尔实验室做项目。黄晓庆被吴鹰拉过来,成了Starcom的第二个雇员,他于是进了贝尔实验室搞ATM。

2. 陆弘亮回国创办了Unitech Telecom,买了王祖光在杭州的宇通公司。经王祖光介绍,把黄晓庆从美国忽悠了过来。之后在黄晓庆的撮合下,Unitech与Starcom合并,新公司名字叫UTStarcom,吴鹰任中国公司总裁,黄晓庆任CTO。合并之初,陆弘亮找到他年轻时的创业伙伴、日本人孙正义,要了3000万美元投资。

3. 陆弘亮听说松下搞出了PHS,就拉着黄晓庆去看。PHS在日本是完整的移动网,黄晓庆觉得移动交换机成本太高,就只把它的无线接口部分拿过来做无线本地环,然后拿到余杭去做试验。一开始因为移动范围小,连基站间漫游都不行,根本不受欢迎。在徐福新局长的建议下,他们加了空中话务控制器,可以实现在不同程控交换机间的移动,这样才做到了整个市区的漫游。他们把这个系统叫做PAS。

4. 叶永烈的两个儿子都是UTStarcom的员工,"小灵通"这个名字是他的大儿子叶舟起的。问他有没有受他老爸的《小灵通漫游未来》一书的启发,他说没有。不过叶永烈是给了UTStarcom授权的。

5. UTStarcom早先的小灵通基站功率只有10毫瓦,不用本地供电,而是用电话线供电。2001年接了台湾大众电信的单之后,才推出500毫瓦的基站。大众电信是租用中华电信的电话线,而且在台湾安装基站费用较高,使用大功率基站相比内地更有优势。

6. 1997年中国电信(香港)有限公司上市,这个公司是以广东和浙江两省的移动通信企业为基础组建的。1999年电信分家之后,这个公司更名为中国移动(香港)有限公司,即今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的前身。2002年,重组后的中国电信又在香港上市。

7. 2003年,北京通信以抗击非典的名义在北京推出小灵通。

8. 2004年底,电信、移动、联通三家公司老总轮换,困扰多时的手机与小灵通短信互通问题随之解决。中央出的奇招还是管点用的。

9. 2004年,UTStarcom在钱塘江边花10亿元盖起了一座大楼。但第二年UTStarcom就出现了利润下滑,不得不宣布裁员1400人。之后转攻IPTV似乎并不成功,一直惨淡经营。这座大楼从来没有充分利用,2009年底不得不把它以9.5亿元的价钱卖了出去。

Monday, January 18, 2010

同性婚姻合法化或是解决比例失调的良方

中国人口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日益凸显,据官方统计,2008年的出生男女比例为120.56:100。据估算,到2020年将有2400万适龄男性讨不到老婆,实在让人担心。近日看成都一对男同性恋者公开举行婚礼,在惊叹于他们的勇气之余,突发奇想,为何不将同性婚姻合法化,以解男女失调之困?据估计,目前我国有男同性恋者2000万,如果他们不迫于社会压力选择同异性结婚,而是与同性伴侣终生厮守,那不是自然缓解了女性紧缺的问题?当然,虽然女同性恋者相对较少,但迫于目前的严峻形势,宜采用"非对称管制":只允许男同志结婚,女性还是应当承担其应有的责任。

如果实现同性婚姻合法化,仔细想来,其实还有不少好处,比如:
1. 满足了男同志的感情需求,并且可以使他们获得社会认同;
2. 避免了男同性恋者群体中由于关系不稳定导致的艾滋病泛滥;
3. 消除男同志与异性结合造成的家庭不和谐以及相关社会问题;
4. 降低出生率,缓解人口增长,给计划生育政策松绑,计生委可以歇息了;
5. 在国际上立即树立政治开明的形象,一举跨入同性恋者权益保护的先进国家行列,即便美国也会自叹弗如;
6. 在国内,单对男同性恋者婚姻立法迎合了民众"重男轻女"的心理,必将大受欢迎,有利于促进和谐。

这么看来,这个措施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。考虑到从制定法律,推广,再到社会普遍接受,还需一定时间,而2400万光棍已经在那儿望眼欲穿,所以现在来说立法已经刻不容缓。为了消除男同志们的顾虑,政府应该有所作为,比如在住房、医疗、养老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。现在那些青春期孩子的老师和家长们,你们也得赶紧行动起来,密切观察孩子的举动,对于有同性倾向的,一定不要抑制或胡乱引导,而是应该多加鼓励;即使没有同性倾向的,也要尽力培养出这个倾向来。

Saturday, January 16, 2010

交通拥堵与排队问题随想

周末坐公交经过西苑总是很堵,尤其是自东向西方向。而从西向东走过去,可以看到总是试图进入批发市场的一两辆车横在马路上,动弹不得,然后就把后面的车都堵了一路,从西苑一直堵到清华。每每看到这种情形,我就在想,是不是有办法避免把我们的时间生生浪费在这拥堵的交通上,或者能不能让后面的人不要总是那么心情焦虑地不停按喇叭。不光是交通,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排队,尤其是队伍很长时,人总是想冲到前面去,看看究竟为什么这么慢。守规矩的人在后面焦急地探头探脑,而不守规矩的人就直接挤到了前面去了,最后也就没人再守规矩。

对于交通问题,尚有交通电台可以缓解一下。热心司机向电台报告一下拥堵状况,然后由电台主持播报出来,收听电台司机的于是可以选择合适的绕行路线。但是实际中交通电台的作用很有限。一是因为并不是总是有"热心司机"向电台做报告。二是全北京就一个103.9,即使每个拥堵地段都有报告,也无法及时有效地广播出来。如果电台一直在播拥堵信息,那就没人听了,因为司机们只关心自己附近的拥堵状况。除了电台广播,现在也有移动电视广播和路边的实时交通流量显示牌,还有不少网上地图也提供实时路况。但由于依赖于监控摄像头,其提供的信息还很有限,也很粗略。而对于其它场合的拥堵排队问题,还没有什么自动的避免或缓解办法。

试想如果有这样一个通信系统,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向其附近的人广播消息,并且信息量尽可能大,比如可以包括语音、文字、图片、视频等。那么只要发生拥堵排队,在对前的人就可以把现场信息及时地传播出去,让后面排队的人清楚发生拥堵的原因,那样就不用朝前面的人死按喇叭或使劲往前挤,而是可以自行估计排队时间,选择继续耐心等待还是离开绕行。由于只在小范围内广播,每人接收的信息一般都是对其有用的。

实现这样的通信系统并不困难,简单的如车载电台,高级的如无线自组织网络。问题是这些需要额外设备的方案总是难以普及;如果只有少部分人加入这样的通信网络,其意义也就不大。相比之下,利用手机来实现这样的功能似乎最有希望。首先,目前手机普及率已经足够高,而且人们都随身携带;其次,从手机可以获得相当精度的位置信息;并且,按照目前移动通信的发展,会有越来越多的手机支持多媒体和宽带数据业务。其实现流程比如这样,一旦发生拥堵排队,人们就会发牢骚;有了手机,他们可以把牢骚发在Twitter或其它类似的服务上,顺便把他们看到和了解的情况用文字描述或拍摄图片上传。(从当前Twitter的发展来看,人们很乐意这样做。)移动服务商根据每个用户的粗略位置信息,把该用户附近(比如同一小区)的用户所发布的Twitter收集起来,推送到该用户的手机上。可能推送过来的很多Twitter是该用户所不关心的,那么他可以再加过滤。比如他如果正在北京电影博物馆排着长队买《阿凡达》电影票,那么他可以只查看包含"电影博物馆"或"阿凡达"的。这样这些排队的用户可以在Twitter上很快形成一个圈子,相互交流。如果有GPS的辅助,定位精度足够高的话,也可以用更直接的方式,就是为在一定区域内的用户建立一个IM群,让他们在上面彼此交流。

基于位置的服务(LBS)虽然提了很多年,但目前似乎并没有大范围地开展开来(除了查个地图)。虽有贝多网这样提供基于位置的移动交友服务,但真正把自己的位置信息公开给陌生人的估计不多。而利用Twitter这样的平台的好处是没有个人隐私方面的障碍。不过回到交通拥堵和排队的问题上来,如果大家都清楚地知道了前面发生了什么状况,还要拼命地往前挤,那么再有效的通信系统也是无效的。最重要的还是大家都要自觉地遵守规则。